不知為何,從小到大我就一直是個方向感很差的人。
常卡在兩條路的交叉口疑惑著,咦現在到底是該往左轉還是往右轉?
也常在吃完飯踏出店家門口探頭望,要回家的路該是繼續往前走還是往回騎?
照理說這種二選一的情況也不過就是50 50的機率,反正每次都照著直覺走,兩次裡面總有一次是對的吧?並沒有,機率與統計的期望值總無法順利地套用到我的真實生活中。
每當我依靠自己的直覺或是模糊的印象往前進或往後退,大概十次裡有七次到八次恰好是往相反的方向走去。
時間久了,就更加懷疑自己的方向感,心裡賭氣著,每次靠著直覺走都會走錯,
那這次乾脆就往直覺的反方向去吧!偏偏這樣想的時候,直覺就那麼準確,我還是騎到相反方向去了........
上述的狀況倒也還好,反正往前騎一會兒就會發現自己轉錯方向,調頭就是了。
比較慘的是,有時明明騎在正確路上,遇到看起來陌生的場景,以為自己這次又走錯了於是調頭,調頭又走了一陣子才發現剛剛騎的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啊啊啊,於是又騎回頭。
當然還有更離譜的就是以為自己走錯了回頭,回頭後又覺得好像原本的方向才是對的,於是再回頭,然後在第二次回頭後騎了更遠後才發現,自己來來回回半天還是走錯方向了.......
馬路上的方向感不好,大不了就多繞路,始終還是可以到達正確的目的地,不然乾脆就停在路邊拿起手機看google map算了。
但是我卻連人生路上的方向感也一直都不太好。
彼時還在北國唸書,為了省錢,總是在熬夜整晚後,在拂曉清晨中從實驗室離開,搶搭首班捷運,又或者在夜半人靜的時候,趕上了末班車,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走一大段距離,轉到承德路,坐上統聯的巴士,用這種方式避開擁擠人潮和公路上龐大車陣,儘量縮短移動的時間,順便利用睡眠去填補車上漫長無趣的時空。
一路上,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快速流動,坐在巴士上的我,總是無法入眠,望著從玻璃車窗映射出的另一個自己,反覆思考著那些糾纏著自己的難題,一直被老師刁難住的的研究到底該如何突破?是不是該再多兼個家教讓生活好過一些?在感情上的掙扎又該怎麼去面對?
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想法,馬上就又迸出更多後續可能發生的狀況否定自己的想法,
就這樣無止盡地困在同一個漩渦中打轉。
就在那些時候,耳機一直重複播放著這首歌。
「地下道裡安靜的箭頭 終於我再也不會迷路了
錯綜複雜的開始 勇往直前的出口」
對於這句歌詞我始終似有同感卻又無法理解。
每次進入到迷宮般的捷運地下街時,面對錯綜複雜的路徑和眾多出口,
我始終不知該往哪前進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,鼓起勇氣往某個方向走過去,
又開始對一路上碰到的陌生景物感到疑惑,甚至害怕自己是不是又走在錯誤的路途中,
四方八面湧上來的人群更是施加更多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來。
「我想往前進,我想往後退,我想關上燈,我想閉上眼」
倒是這句歌詞一直是我生活的寫照,往前走發現好像方向不對,於是調頭往回走,
往回走了一陣子又覺得原本的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,又再度往回走。
於是就這樣往前進往後退往前進往後退,一直在原地來回徘徊轉圈。
十年過去了,脫離北國回到南國的我,很少再去聽這首歌,
也幾乎沒有機會再踏入地下道去應付那些錯綜複雜的迷宮。
自己也終於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而奮不顧身向前狂奔,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終於聽懂最後這段歌詞了:
「失蹤了很久的鑰匙 原來就一直在你口袋
金屬撞擊的時候 某些部份的我也醒過來
地下道裡安靜的箭頭 終於我再也不會迷路了
錯綜複雜的開始 勇往直前的出口」
你就是我的鑰匙,我和你緊握的手是指示箭頭,而我們的共同未來就是勇往直前的出口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寫下要送給你的這段文字,這篇文章,原本到這裡也就結束了。
「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
(我想往前進,我想往後退,我想關上燈,我想閉上眼)
也許妳該學習相信自己的方向感,哦方向感
(我想轉個圈,我想往前進,我想往後退)」
可是這些歌詞又跳針地出現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!
我的人生又回到當初第一次下去公館新生南路地下道的那瞬間,
似乎有好幾個不同的聲音同時在呼喚著我。
每個方向都接著不同的道路,而那些道路又各自有好幾個不同的出口。
我站在這裡,困惑地往前張望,又害怕地往後探頭,
因為我不知道我的目的地究竟該往哪個方向,到底又是在哪一個出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