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

【舊文】慟,袁哲生老師輕世自殺身亡 2004/04/07

從個人版開版以來,一直想寫篇文章好好介紹袁老師,卻始終沒有付諸行動。

畢竟要寫些言之有物的東西而不是隨口的喃喃自語來介紹袁老師,本來就不是在我的能力
範圍之內。又覺得,倘若我寫了介紹袁老師的文章,卻一點也都激不起大家的興趣,沒有
人因此進而去欣賞袁老師的作品,那麼我的文章不僅毫無意義,甚至還可能只是糟蹋了袁
老師的作品。

如果可以,我多希望,不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將袁老師和他的作品介紹給大家。如果可以
,我多希望,老師再繼續帶給我深深的感動,淡淡的哀愁,而不是像今天這種不可言喻的
悲痛。

第一次看到袁哲生的作品,是我剛開始碰觸台灣文學作品時,在前女友家中看到「秀才的
手錶」這本小說集。當時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袁哲生用他那淡淡幽雅的筆調,描述人的孤
獨寂寞。我不由自主的被小說文字帶入了一個人的自我中,陷在不知為何的靜默裡。那種
感覺就好像在下著大雨的夜晚裡,獨自一人坐在桌前,看著窗外,聽著雨聲,讓一片片回
憶湧上來;那種細微的孤獨感就這樣慢慢滲透,慢慢侵蝕進我的心裡。

把書看一段落後,我告訴我前女友,他的想法風格跟你好像。是的,我前女友就是袁哲生
筆觸中描寫的那個人,無論何時,不管我在他身邊與否。他卻常在心理害怕著孤獨,卻又
似乎也同時享受著那種寂寞。當時的我,根本無法了解她那種心情,因為對於大學時代的
我而言,整天除了上課以外就是打棒球打撞球,跟班上同學一起參加活動。其他時間,就
讓女朋友陪著我,根本從來就無法體會為何她總是癡人強說愁。但讀了袁哲生的小說後,
卻讓我慢慢的體會,原來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別人甚至自己不曾發現的孤單。我也能感受到
我前女友那種總是對未來惶恐,總是對死亡感到恐懼的感覺。原來,他們才是更真實的面
對自己。

袁哲生的鄉土寫實題材,精彩的人物對話,承襲了黃春明的寫作風格,可說是延續了八0
年代以來鄉土寫實派的香火。他是獲得張大春賞識並從此踏入文壇,連連獲得文學大獎。
聯合副刊主任陳義芝說,袁哲生是「黃春明之後最會說故事的人」;而印刻文學總編輯初
安民則說,以本土書寫而言,袁哲生在五年級作家中「不做第二人想」。




以下,就袁哲生本人及作品做簡單介紹

1966年生於外省眷村

1994年,以「送行」獲得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首獎

這篇小說,也是我覺得袁哲生寫得最好的一篇小說,小說主角是一個父親在當船員的少年
,每當少年父親航海歸來,他便會和少年相聚幾天,然後把生活費交給他,然後就又要遠
赴重洋。而這篇小說的篇名「送行」,便是說這個小孩在送行他父親去基隆港坐船的旅途
當中,所遭遇的故事,這個小孩要替他的父親送行,然而他的父親卻又在替小孩的哥哥送
行,少年的哥哥是一個逃兵,正要被憲兵押解回營,而少年的父親則一直跟在身邊,甚至
想幫逃兵穿上外套,在火車上引起了陣陣騷動。

整篇小說,袁哲生只是當個說故事的人,他寫了一個故事給你看,而讓你自己去感動。
他沒有要將主觀意識給予讀者,他就是讓你自己看,讓你自己感受,讓你自己回溯並感動
。這樣的說故事手法,黃春明以來,可說是除了袁哲生別無二人了。然而他的作品作品更
著重在人際關係所衍生出來的疏離感,對現實環境的無奈感。

1995年,他出了第一本小說集「靜止在樹上的羊」

1998年,以「沒有窗戶的房間」獲得聯合報文學獎評審獎(第二名)

1999年,以「秀才的手錶」再度獲得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,同年並經由聯合文學出版
小說集「寂寞的遊戲」。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S1/1943982.shtml

2000年,由聯合文學出版小說集「秀才的手錶」。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S1/1943983.shtml

2001年底,袁哲生轉換跑道,以小孩為主角,開始創作類似「大頭春的生活週記」的兒童
文學創作,沒想到竟比他的小說集暢銷許多,「倪亞達」,共出版了四集。這四本兒童文
學創作,跳脫以往他小說創作的風格,而趨向他平常為人的樣子,詼諧幽默,冷嘲自己。
倪亞達的父母離異,讓他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。可是倪亞達卻依然保持著最純潔的笑容,
最天真的思考。所以袁哲生自己是說他寫倪亞達這個角色是「窮開心」,就是說人在最窮
的時候,還是要保持開心的過。
http://www.iwant-book.com/book/9573018462/index_a.htm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S1/1943997.shtml

2002年以「猴子」獲得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。

2003年與插畫家陳弘耀合作,由寶瓶出版社出版「猴子」、「羅漢池」兩本繪圖本小說。

在去年,透過實驗室學妹的關係(他原本在出版社工作,與寶瓶總編輯朱亞君小姐熟識)
,去到了寶瓶位於台北市政府旁邊的辦公大樓,並拜託亞君小姐將我那本「猴子」拿給袁
哲生簽名。沒想到那本書,是我第一次拿到袁哲生的簽名,也是最後一次了。




關於袁老師自殺的相關報導

中時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newslist/newslist-content/0,3546,110501+112004040700022,00.html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newslist/newslist-content/0,3546,110501+112004040700023,00.html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newslist/newslist-content/0,3546,110501+112004040700024,00.html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newslist/newslist-content/0,3546,110501+112004040700025,00.html

聯合新聞網
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REAS1/

蘋果日報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template/twapple/art_main.cfm?loc=TP&showdate=20040407&sec_id=5&art_id=841145

自由時報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4/new/apr/today/life/art-2.htm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4/new/apr/today/life/art-3.htm




後記

還記得黃國峻去年同樣也是上吊自殺時,你寫給他的紀念文,還笑罵說他不夠意思,就好
像兩個一起準備考試的同學,考題已經夠難了,他怎麼還可以缺考,讓你望著他空空的書
桌不知道該怎麼辦。我想有很多人要問你,你怎麼也會就這樣提早交券了?!我相信你還
有很多題目還沒寫的,不是嗎?怎麼就這樣放棄了呢?你知道大家對國峻的死有多麼難過
,甚至是整個台灣文壇都受到深深震撼,怎麼你卻選擇了同樣的路?當時在國峻的追悼會
上,你告訴大家,黃春明像太陽,黃國峻則像北風,北風不見了,希望太陽還能繼續創作
出新的作品,給大家溫暖。看到報紙上黃春明老師和你和黃國峻的合照,叫人多麼感嘆。
黃春明老師在一年內,失去了自己的兒子,又失去了你這個傳缽人,叫他情以何堪呢?

今天早上看到新聞到超商買了報紙以後,從家裡到學校途中,停不住的掉眼淚。以後,我
再也看不到你的小說了,也永遠看不到倪亞達的搞笑了。對我而言,你的作品好像是暗夜
中的燈火,引領著我踏進台灣文學的大門,也讓我見識到更豐富的文學世界。不過,在台
灣這個島嶼上,大家只想要拼經濟,重視人文的人太少了。而書店裡排在暢銷排行裡的,
也總是大眾作家的商業作品。今天有人見了你名字,問我,袁哲生是誰,有名嗎?當然沒
有名,在台灣這塊島上,有名的,要嗎不是老一輩的大師級人物,要嗎就是橫越主持界的
暢銷作家。大家都認識吳淡如,鄭弘儀,但是誰又認識黃國峻、袁哲生你們呢?然而,有
沒有名,重要嗎?文學上的地位是用名氣大小來判定的嗎?縱使是得了時報文學獎、聯合
文學獎甚至是吳濁流文學獎的你,竟然在台灣還是所謂的「沒沒無名」。台灣文學,走到
了這等地步,豈叫人不勝欷噓阿?

下一期的聯合文學,恐怕也要替你做一份特刊,找大家來追悼你,導讀你的作品。每每在
雜誌上看到你的作品或是相關報導,總是十分雀躍,覺得一定會又多了一些人,被你的文
字所感動,而同樣成為你的忠實讀者了。然而,這次的特刊,恐怕,則是要讓許多人肝腸
寸斷。看到聯文總編許悔之在報上下的標題「人生實難」,沒錯,人生旅途的確艱難,但
是我相信你和黃國峻的作品,不只是單單帶給人們感動,一定同時也帶給人們一種追求燦
爛生命的力量。但是,誰又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你們力量去克服憂鬱而堅定的活下去呢?


還是,這就是人生呢?沒有什麼道理可言,難以抓摸,難以掌握,其實就是這麼簡單,

就像國峻被我拿來當簽名檔的這句話嗎?


--
這能說什麼,人生就像一條切好的葡萄乾麵包,

其中一定有一片剛好上面一顆葡萄乾也沒有,而另外一片上面則可能有十六顆葡萄乾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by 黃國峻